“哎呀,我今年活了78歲了,兩口子誰也沒去過北京城,沒想到今天能在咱家門口跟‘天安門’合個影?!?月10日上午,當禹州市淺井鎮王家門村79歲的冀國昌摟著老伴蘇小妞的肩膀在巨幅的天安門背景前拍照后,咧開沒牙的嘴笑得像個孩子。
這是淺井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開展的“圓夢北京”志愿行服務活動中感人的一幕。
據淺井鎮宣傳委員魏可軍介紹:經過前期摸排發現,全鎮各村七十歲以上的空巢老人中,好多人都沒出過縣境,甚至沒有出過鎮區,而到過他們心中‘圣地’首都北京的更是鳳毛麟角。為了圓老人一個“北京夢”,該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決定把北京‘搬’到家門口。同時動員了一支由理發師、攝影師、青年志愿者組成的“圓夢北京志愿服務隊”,帶著背景布、手機、推子、梳子,挨村開始“圓夢北京志愿行”活動。
9月10日,志愿者們來到了活動的第一站,地處新密、新鄭、禹州三縣交界處大山里的王家門村。
一大早,王家門村村委院里比趕集還熱鬧。一張印著天安門的背景布往墻上一掛,免費理發、免費照相的通知大喇叭里一喊,可把老人們樂壞了。
79歲的樊富營第一個坐上了理發椅子上。“叔,今兒剪個啥發型?”冀相池左手梳子、右手推子,一邊理一邊詢問。
樊富營摸著剛剪短的頭發,對著電動車倒車鏡嘿嘿直樂:“理完發,輪到我‘進京’了!”
82歲的崔榮是攙著98歲的老母親史風英一起來的。身穿紅馬甲的攝影師扶著這對母女站好后,打開相機指導著:“姨,看鏡頭,摟著你老媽媽的肩膀,笑一笑,一、二、三,好!”這張“天安門”合影定格在母女情深的暖心一刻。
一個上午,志愿者們共為16位老人義務理了發,為40位老人拍了合影或單獨照片。
活動散場,老人們拉著志愿者不撒手:“走,上家吃碗面條去!”“等我孫子回來,一定要讓他瞧瞧他爺爺奶奶在‘天安門’前多氣派!”
“一張照片,一把剪刀,剪的是銀發,照的是心愿!”看著老人們興奮的模樣,志愿者也同樣被老人們感動了。
北京距離禹州市淺井鎮800余公里,可今天,它就在王家門村的院墻根兒,把最遠的夢搬到了離老人最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