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認為沒有直接參與犯罪,就不會觸犯法律。幫忙需謹慎,嚴防害人害己。”2024年11月22日上午,禹州市司法局夏都司法所長李三妮帶領普法志愿者走進夏都街道南關社區未來首府,為小區居民普及“幫信罪”的相關知識,提醒群眾保護好個人信息、不要相信出租、出售身份證、銀行卡、電話卡等行為,否則可能觸犯“幫信罪”,淪為犯罪“工具人”。
為提升群眾防范意識,有效遏制網絡電信詐騙案件的發生,保障人民群眾的財產安全,連日來,禹州市司法局聯合部分鄉鎮、街道開展防范網絡電信詐騙系列普法宣傳活動。普法志愿者和司法所工作人員走進社區,通過發放宣傳單、掛橫幅、面對面解答居民疑惑等形式,向居民詳細講解了電信網絡詐騙常見的類型、常見手法以及實用的防范技巧,提醒社區居民防范電信詐騙犯罪分子設置的重重陷阱和圈套,告誡群眾堅持“不輕信、不匯款、不透露、不掃碼、不點擊鏈接、不接聽轉接陌生電話,下載國家反詐中心APP”。同時,向社區居民宣傳了《憲法》《民法典》等法律知識。
“今天的宣傳使我受益匪淺,收獲頗多,今后將會自覺抵制網絡上不文明行為和不良信息,爭當有網絡安全意識的好網民。”在鈞臺街道萬豐社區,普法志愿者結合實際案例講解網絡詐騙常見類型和特征后,該小區居民張大姐感慨地說。
據悉,此次活動共懸掛橫幅10余條,設立咨詢臺8個,發放宣傳資料500余份,解答法律咨詢80余人次。活動的開展,增強了居民的反詐意識,取得了良好的宣傳效果,受到轄區居民的一致好評,下一步,司法局將不斷擴大宣傳覆蓋面,營造全民反詐的濃厚氛圍,筑牢轄區反詐安全防線,也為全市新時代文明實踐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