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南省人民政府印發《關于禹州市長葛市鄢陵縣襄城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豫政文〔2024〕127號),標志著《禹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正式獲批。
作為禹州市首部“多規合一”的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規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系列講話精神,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重大戰略部署,聚焦“許昌城鄉融合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區”總體目標,以城鄉統籌為突破,實施創新驅動、優勢再造,構建綠色永續、集約高效、協調統籌、宜居共享和安全韌性的國土空間,推動國土空間治理現代化,規劃禹州為“創新工業強市、人文中等城市。是禹州市國土空間發展的指南、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是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
《規劃》突出國土空間規劃底線管控。堅持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規劃期內禹州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67495.16公頃,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不低于61074.86公頃;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面積4964.98公頃;統籌劃定城鎮開發邊界87.69平方公里,擴展系數控制在1.11倍以內;礦產資源控制線面積 634.41平方公里。
《規劃》全面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統籌國土空間保護與開發關系,構建“一核兩軸四心三片區”的總體發展格局。“一核”即推動中心城區擴容提質,打造區域輻射核心;“兩軸”即依托潁河規劃文化生態功能協作軸與 S103城鎮綜合發展軸;“四心”即聯動神垕鎮、順店鎮、火龍鎮、古城鎮與中心城區一體化發展,形成次一級輻射帶動中心;“三片區”即打造以中心城區為核心的城鎮聯動發展區,依托箕山、具茨山生態屏障,提升森林生態質量,推動礦山生態修復,形成山地生態涵養區,有序引導中部丘陵地帶成為農林發展區。
《規劃》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分區管控。按照底線管控、多規合一、全域統籌的總體思路,市域層面劃分生態保護區、生態控制區、農田保護區、城鎮發展區、鄉村發展區以及礦產能源發展區6個主導功能規劃分區。建立各類規劃分區的國土用途管控目標、空間布局和管控規則,優化全域國土空間格局,提升國土空間開發保護質量和效益。
《規劃》著力構建全域歷史文化展示與利用格局。整合全域資源,梳理文化展示線路和廊道,劃定重點展示片區,形成“一環一帶七片區”的歷史文化展示與空間優化格局。
“一環”即秉承“快進慢游深體驗”的設計理念,依托主要
交通干道整合串聯優質旅游資源,打造市域文化展示環線;
“一帶”即以重點展示禹州市城市發展歷史和夏都文化、夏
禹文化為核心的潁河夏禹文化展示帶;“七片區”即根據歷史文化資源空間分布、關聯性特征,劃定三國文化保護區、古城三都文化保護區、具茨山文化景觀區、大鴻寨文化景觀區、鈞瓷文化保護區、名人故里文化保護區等七片歷史文化集聚區,分區對不同歷史文化資源進行保護與開發利用。
下一步,我市將按上級要求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工作機制,做好《規劃》印發和公示,自覺接受社會監督,統籌發展和安全,推動《規劃》順利實施,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禹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空間規劃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