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午夜一区,va天堂va亚洲va影视,丝袜美腿一区,超碰在线网站

市級
2024-01-01 2024-01-01 11:27

禹州市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領導小組關于印發《禹州市2023年鞏固拓展脫貧 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要點》的通知

【信息來源:【作者:【信息時間:2024-01-01 11:27  閱讀次數: 】【字號 】【我要打印】【關閉

禹鞏固脫貧組〔2023〕2號

市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
現將《禹州市2023年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要點》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禹州市2023年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要點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關鍵一年。根據《河南省鄉村振興局2023年工作要點》《許昌市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2023年工作要點》精神,制定本工作要點。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 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許昌市委、禹州市委農村工作會議精神,聚焦“守底線、抓發展、促振興”,嚴格落實過渡期內“四個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作為重要政治任務,把增強脫貧村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斷縮小收入差距、發展差距,確保兜底保障水平穩步提高,確保“三保障”和飲水安全保障成果持續鞏固提升,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邁上新臺階、鄉村全面振興取得新成效,為禹州加快建設“工業強市、文明新城”、全面開啟建設現代化“中等城市”新征程、奮力成為縣域經濟高原上的高峰提供堅強保障。
二、重點任務
(一)著力抓好監測幫扶
1.加強動態監測。落實好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切實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充分發揮駐村干部、村 “兩委”干部、基層網格員等作用,推行“明白紙”“明白欄” “一碼通”“致廣大農戶的一封信”等做法,深入宣傳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政策。落實監測范圍年度調整機制,2023年防止返貧監測收入參考范圍為7500元, 同時綜合考慮“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實現情況。堅持常態化監測與集中排查相結合、農戶全員篩查與重點人群核查相結合,通過基層干部排查、農戶自主申報、部門篩查預警三個渠道,及時識別納入,做到應納盡納。
2.開展精準幫扶。對新識別納入的監測對象,每戶明確一名國家公職人員作為幫扶責任人,5日內落實到位,20日內制定幫扶計劃,每月至少開展4次實地走訪,掌握監測對象生產生活情況,持續跟蹤落實幫扶舉措。堅持每周二“宣傳幫扶日”制度、每月“雙十”工作法,用好聯鄉幫村力量,按照“缺什么補什么”原則,對所有監測對象因人因戶及時落實針對性幫扶措施。對有勞動力的,落實好產業幫扶、就業幫扶、小額信貸、技能培訓等幫扶措施,提高內生發展能力;對弱勞動力,用好小額信貸和公益性崗位安置等政策,幫助就業增收;對無勞動力的,繼續落實好低保、特困救助、臨時救助以及兜底保障等政策,及時化解返貧致貧風險。通過動態監測幫扶,確保脫貧群眾和監測對象不因災因病因學而返貧致貧。
3.規范動態調整。堅持審慎退出原則,嚴格執行退出標準和程序,既不搞形式主義急于退出,又不能將穩定消除風險的監測對象不退出,每季度對監測對象進行動態調整;第二季度開展1次集中排查,組織動員各級幫扶力量,全面排查所有行政村中的重點人群、“三保障”和飲水安全存在隱患等特殊群體家庭,及時發現問題短板,推動工作整改提升;第四季度開展年度防返貧監測動態調整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檔卡規范化建設,規范做好檔案資料整理,系統梳理回顧年度內工作,確保賬賬相符、賬實相符。
4.強化信息化平臺建設和數據分析應用。開發建立全市智慧防返貧監測幫扶信息管理平臺,進一步規范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培訓指導各鄉鎮(褚河街道)提高數據精準度,做到各類信息應錄盡錄、收入數據準確無誤。運用信息化手段,跟蹤監測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返貧致貧風險、幫扶政策落實、收入變化等情況,常態化開展數據質量核查和部門防貧預警信息篩查,鄉村振興、醫保、住建、民政、殘聯、教育等部門強化信息數據比對,發現問題及時反饋基層核查解決。開展防返貧監測幫扶專題數據分析,為科學決策和政策制定提供數據支撐。
責任單位:市鄉村振興局、市殘聯、市教體局、市民政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住建局、市水利局、市衛健委、市醫保局等,各鄉鎮(褚河街道)黨委(黨工委)、各鄉鎮人民政府(褚河街道辦事處)
(二)著力抓好政策落實
5.持續鞏固“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成果。壓實行業主管部門責任,對照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工作要求,5月份、10月份各開展1次行業政策落實“回頭看”,系統排查行業政策落實情況、存在問題及風險隱患;適時組織召開行業部門協調會,分析研判、研究解決政策落實存在的問題,確保各項行業政策落實到戶到人。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保持行業幫扶政策的總體穩定性,在此基礎上,做好我市幫扶政策的優化調整、提質擴面。教育幫扶方面,全面落實教育資助政策,落實針對脫貧享受政策家庭及監測對象家庭學生的各項教育補貼政策;健全控輟保學動態監測機制,確保除身體原因不具備學習條件外農村家庭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少年不失學不輟學。健康幫扶方面,健全因病返貧致貧風險人群的主動發現、動態監測、信息共享、精準幫扶機制;強化對困難群眾的參保動員,按規定做好分類資助參保,實現應保盡保;強化“三重”制度綜合保障,優化疾病分類救治措施, 防止因病返貧致貧。住房安全保障方面,加強脫貧人口、監測對象等農村低收入群體住房安全日常監測,對新出現的危房及時實施改造,確保危房不住人、住人無危房。飲水安全保障方面,加強對脫貧地區和供水薄弱地區飲水情況動態監測,加大對現有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管護力度,提升農村供水保障能力。兜底保障方面,多輪次排查摸底,進一步澄清兜底人口底數,準確掌握兜底對象意愿,引導選擇適宜的兜底方式;精準認定農村低保對象,落實各項低保、特困、救助政策,持續完善集中兜底機構基礎設施,提升服務水平,探索醫養結合的照護服務機制,提高集中兜底比例,鞏固集中兜底實效;明確居家兜底代養人責任、代養服務標準,做好代養能力評議工作,推動做好居家兜底的監督工作。
責任單位:市鄉村振興局、市教體局、市民政局、市住建局、市水利局、市衛健委、市醫保局、市殘聯等,各鄉鎮(褚河街道)黨委(黨工委)、各鄉鎮人民政府(褚河街道辦事處)
(三)著力抓好群眾增收
6.產業發展帶動增收。壯大特色產業,立足資源稟賦,選準主導產業,注重提升產業層次,做好“土特產”文章,推動特色優勢主導產業做大做強、村集體經濟收入持續增加、脫貧群眾經營凈收入穩步增長;優化產業布局,因地制宜發展“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積極發展初加工、精深加工,健全完善基地在村、加工在鄉的產業發展布局,同時指導每個鄉鎮打造3至5個產業發展示范村,每個行政村培育1至2個示范產業和10個示范戶,53個脫貧村每村有一個村集體經濟產業項目;完善聯農帶農機制,推動各類經營主體通過土地流轉、訂單生產、產品帶銷、吸納就業、資產收益等方式,使脫貧群眾和監測對象嵌入產業鏈中分享更多收益;強化產業項目投入,加大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支持力度,確保2023年各級財政銜接資金用于產業發展的比例不低于60%。
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鄉村振興局等,各鄉鎮(褚河街道)黨委(黨工委)、各鄉鎮人民政府(褚河街道辦事處)
7.消費幫扶助力增收。持續推進“六進六銷模式”(農副產品進市場、商超、學校、社區、食堂、高速服務區,宣傳推介展銷、電子商務營銷、商場超市直銷、“智慧農業”帶銷、鄉村旅游促銷、結對幫扶助銷),促進脫貧群眾和監測對象穩定增收;引導各級黨政機關、學校、醫院、社會團體、愛心企業和志愿者借助“年貨節、豐收節、杏花節、梨花節、槐花節、采摘節、紅葉節”等節慶活動,開展線上線下產銷對接活動,通過“以購代捐、以買代幫”等方式參與消費幫扶;依托直播帶貨、云上禹州云上家園e、中原云都鄉村振興大數據平臺、“供銷e家”農副產品展示中心等載體,加大線上消費幫扶推介力度,多途徑解決農副產品銷售問題,力爭幫扶產業銷售額較上年增長10%以上。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總工會、市商務局、市鄉村振興局、市機關事務中心、市供銷社、市融媒體中心等,各鄉鎮(褚河街道)黨委(黨工委)、各鄉鎮人民政府(褚河街道辦事處)
8.金融幫扶“貸”動增收。強化部門協作聯動,加強政策宣傳,建立常態化篩選對接機制,著力解決金融幫扶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持續落實“5萬元以下,3年期以內、免擔保免抵押、財政貼息”的小額信貸政策,對符合條件且有貸款意愿的脫貧人口做到應貸盡貸。以符合貸款條件且有創業意愿的脫貧戶、監測對象為重點,引導利用小額信貸政策,自主發展家庭種養業和加工業,以及就地就近入股農民合作社或家庭農場,抱團發展特色種養業。每半年開展1次金融幫扶專項調研,掌握金融幫扶工作動態、查找工作短板、疏通工作堵點。全力推進“精準企業貸”,梳理全市帶貧企業帶貧情況、經營狀況,積極為企業辦理“精準企業貸”。
責任單位:市金融事務中心、市鄉村振興局、市農信聯社等,各鄉鎮(褚河街道)黨委(黨工委)、各鄉鎮人民政府(褚河街道辦事處),農業銀行、郵儲銀行、農發行、新民生村鎮銀行
9.穩崗就業促進增收。重點做到“一穩、兩拓、兩創、兩提升”。“一穩”,即穩住務工就業規模,實施防止返貧就業攻堅行動,確保有勞動能力的脫貧群眾和監測對象就業穩定在1.4萬人以上。“兩拓”,即拓展就業空間、拓寬就業渠道,讓脫貧人口就業的領域更廣、渠道更多 。“兩創”,即創勞務品牌、創運營機制,擦亮勞務品牌,建立完善“企業+就業幫扶車間”運營機制。“兩提升”,即提升就業質量、提升就業幫扶政策效能,促進脫貧群眾務工收入穩中有增。組織指導各地摸清脫貧勞動力務工意愿和需求,提高勞務輸出組織化程度,做到能外出就業盡外出就業,對走不出去的弱勞力半勞力做好兜底安置。認真落實返鄉創業優惠政策, 有序引導大學畢業生到鄉、能人回鄉、農民工返鄉、企業家入鄉,以創業帶動就業。強化技能培訓,對脫貧家庭青壯年勞動力,著力推進“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完成今年2030人培訓任務;對脫貧家庭新成長勞動力,深入實施“雨露計劃+”就業促進行動;對返鄉回流脫貧人口,建立跟蹤服務機制,提高再就業能力;對脫貧家庭務農人員,結合實際需求開展生產經營技能培訓。持續推進流工穩崗、網絡供崗、直播帶崗、進村送崗、公益保崗等“五崗聯動”模式,實現脫貧勞動力全部就業。進一步規范鄉村公益性崗位開發管理,確保市鄉村三級公益崗位安置脫貧人口就業規模總體穩定。建立和完善鄉村工匠培育機制,挖掘培養一批、傳承發展一批、提升壯大一批鄉村工匠,激發廣大鄉村手工業者、傳統藝人創新創造活力 。
責任單位:市人社局、市教體局、市農業農村局、市鄉村振興局、市科技中心等,各鄉鎮(褚河街道)黨委(黨工委)、各鄉鎮人民政府(褚河街道辦事處)
10.“防返貧保”保障增收。根據我市收入算賬標準,科學制定防貧保“保障線”,2023年,結合實際情況,進一步提高“保障線”,實現監測標準和防貧保“保障線”“兩線合一”。
責任單位:市鄉村振興局,各鄉鎮(褚河街道)黨委(黨工委)、各鄉鎮人民政府(褚河街道辦事處)
(四)著力抓好項目建設
11.保持資金投入總體穩定。2023年,保持縣級財政銜接資金投入不減,預算安排本級銜接資金不低于7080萬元。落實公告公示制度,各級銜接資金分配結果一律公開,鄉村兩級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項目的安排及資金使用情況一律公告公示。
12.加快項目建設進度。堅持“項目為王”理念,指導各鄉鎮(褚河街道)及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加強項目謀劃,持續調整完善2023年縣級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項目庫。健全項目推進機制,定期開展項目實施和資金支出進度跟蹤督促,加快項目建設和資金撥付進度,中央和各級銜接資金支出進度4月底、6月底、9月底前分別不低于30%、50%和75%,11月底前工程類項目全部完工且資金支出95%以上。
13.強化項目資產管理。加強鄉村道路和飲水等公益性資產后續管護,強化經營性資產運營管理,規范收益分配,做好風險防控,確保項目資產持續長效發揮效益。
責任單位:市鄉村振興局、市財政局及市直相關部門,各鄉鎮(褚河街道)黨委(黨工委)、各鄉鎮人民政府(褚河街道辦事處)
(五)著力抓好幫扶工作
14.堅持幫扶工作機制。持續落實聯鄉幫村、結對幫扶等機制,引導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幫扶,鼓勵愛心企業、社會愛心人士、志愿者等參與支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工作,更多地為脫貧村引進理念、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更好地幫助脫貧群眾增強發展動力、拓寬致富渠道。開展社會組織助力鄉村振興專項行動、“萬企興萬村”行動,推動社會幫扶力量在助力增強脫貧村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方面落地見效。
15.加強駐村干部管理。做好駐村幫扶工作,加強對駐村工作隊的培訓和管理。嚴格落實第一書記、駐村干部“五天四夜”及每月在崗不少于20個工作日的工作要求,開展駐村幫扶專項督查,堅決糾正“派而不駐、駐而不力”問題;完善駐村干部信息備案制度,每季度補充完善駐村干部信息臺賬,確保駐村干部數據準、底數清;通過宣傳引導、下發文件、召開會議等多種措施,加強駐村干部思想教育。
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鄉村振興局、市工商聯等市直相關部門,各鄉鎮(褚河街道)黨委(黨工委)、各鄉鎮人民政府(褚河街道辦事處)
(六)激發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
16.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大力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農民思想教育和引導,有效發揮村規民約、家教家風作用,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持續推進黨的二十大精神進農村,結合鞏固脫貧成果、鄉村振興等,組織各級幫扶干部特別是脫貧群眾,開展“我的幫扶故事”“我的脫貧故事”等系列活動,在潛移默化中引導群眾消除“等、靠、要”思想,大力營造感恩奮進、勤勞致富的社會氛圍。
17.推進農村移風易俗專項治理。持續弘揚文明新風,聯合市委宣傳部、市農業農村局、市民政局等深化農村移風易俗活動,持續選樹文明村鎮和星級文明戶,推廣“星級評比”等好的做法,引導農村修訂完善村規民約,發揮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禁毒禁賭會等群眾組織作用,教育引導群眾弘揚傳統美德、樹立文明新風。
18.優化幫扶方式。持續推廣以表現換積分、以積分換物品的“愛心公益超市”等自助式幫扶做法,實現社會愛心捐贈與脫貧群眾個性化需求的精準對接。采取征文大賽、演講比賽、邀請新聞媒體集中采訪等形式,持續開展先進典型示范選樹宣傳,廣泛宣傳群眾身邊主動創業、奮力致富的代表,持續宣傳新鄉賢、致富帶頭人、返鄉創業致富人員等先進典型,提振群眾奮斗發展的精氣神,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營造濃厚氛圍。
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融媒體中心、市農業農村局、市民政局、市鄉村振興局等,各鄉鎮(褚河街道)黨委(黨工委)、各鄉鎮人民政府(褚河街道辦事處)
(七)著力防范化解風險
19.妥善處理涉貧信訪輿情。把抓好信訪穩定、輿情處置等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環節,完善工作機制,規范辦理程序,有效化解信訪存量、控制增量。聚焦各級“兩會”“七一”“十一”等重大節日和重要活動,持續強化涉貧領域各類矛盾糾紛的排查化解,確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實行領導包案負責制和不定期通報制度,尤其對國家、省級涉貧信訪件由鄉鎮(部門)主要領導負責包案化解、實地督辦、研判案情、分析癥結,直至案結事了、息訴罷訪;建立健全涉貧信訪輿情聯席會議制度,宣傳、網信、信訪、鄉村振興等部門定期研判涉貧信訪輿情形勢,加強涉貧信訪輿情引導,及時回應社會關切,把握輿論主動權,守牢信訪輿情底線。
責任單位:市鄉村振興局、市委宣傳部、市委網信辦、市信訪局,各鄉鎮(褚河街道)黨委(黨工委)、各鄉鎮人民政府(褚河街道辦事處)
20.防范化解各類風險。認真落實國家鄉村振興局《關于防范化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領域風險的指導意見》,緊盯防止返貧監測幫扶、幫扶產業發展、穩崗就業、自然災害、社會穩定、涉貧輿情等方面的風險,對風險點全方位梳理排查,制定應急預案和防范措施,及時防范化解潛在風險和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會同有關部門建立健全風險防控信息共享機制、風險防控會商制度、風險快速應對機制,形成防風險保穩定的工作合力。
責任單位:市鄉村振興局、市農業農村局、市人社局、市應急管理局、市信訪局等,各鄉鎮(褚河街道)黨委(黨工委)、各鄉鎮人民政府(褚河街道辦事處)
三、保障措施
21.健全推進機制。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堅持并完善脫貧攻堅中行之有效的推進機制。堅持例會制度,不定期召開鞏固拓展脫貧成果同鄉村振興銜接工作例會,對銜接工作進展情況進行分析研判,及時解決存在問題,推動工作落地見效;堅持幫扶制度,持續組織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黨建指導員、幫扶責任人入村入戶開展幫扶工作。
22.加強干部培訓。突出新業務、新政策、新要求,圍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制定業務培訓計劃,分層分類組織培訓,全面提升業務能力,確保各級幫扶責任人對政策業務知識“一口清”;通過印發政策手冊、考評測試、互比互學、交流提問等方式,切實把新知識、新要點悟深悟透,學以致用,保證培訓實效。
23.轉變工作作風。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為契機,大興調查研究之風,開展“走基層、轉作風、抓落實”活動,促進各項工作提質增效;強化能力作風建設,查找思想能力作風方面的突出問題,持續落實“高效率、快節奏、勇擔當、抓落實、令行禁止”的作風,以“困難面前有我們、我們面前無困難”的勇氣和擔當,轉變作風,務實重干,以結果論英雄、憑實績來說話、用成效來檢驗。
24.強化調研指導。調整優化調研指導組隊伍,組織培訓,提升業務能力;按照省、許昌市調研指導通知要求,做好服務保障和陪調工作;根據階段性工作安排及短板弱項,制定專項調研方案,聚焦“三落實”和脫貧成效鞏固等重點開展調研指導,層層傳導壓力,強化結果運用,倒逼各級各部門和幫扶責任人作風轉變、工作落實。擬定6月份、9月份分別組織一次集中專項調研指導活動,對上半年和全年工作進行督查指導,確保目標任務圓滿完成。

主站蜘蛛池模板: 呼玛县| 凤翔县| 江达县| 台北市| 邻水| 同心县| 泰兴市| 正蓝旗| 确山县| 长岭县| 景洪市| 常熟市| 红河县| 托克逊县| 桦南县| 思南县| 沅江市| 肃宁县| 沧州市| 讷河市| 长沙县| 南昌县| 图们市| 锡林郭勒盟| 洞口县| 介休市| 蓝田县| 郴州市| 长岛县| 清水河县| 察隅县| 建湖县| 许昌县| 镇巴县| 庆城县| 大厂| 九江市| 四川省| 汶上县| 监利县| 安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