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當淺井鎮張村廟村干部把一面寫著“駐村引領鄉村振興、下鄉幫扶情暖人心”的錦旗送到駐村第一書記劉洋的手中時,也代表著全村黨員群眾對國網許昌供電公司駐村工作隊的最高評價。短短兩年間,這個村通過黨建引領實現了令人矚目的“蝶變”:村集體經濟從無到有、從弱到強,人居環境煥然一新,村民幸福指數節節攀升。張村廟村的“逆襲”,是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也是基層治理現代化的有益探索。
黨建強基,筑牢鄉村振興的“紅色引擎”。張村廟村曾是一個典型的“薄弱村”,產業單一、集體經濟薄弱、發展動力不足。2022年10月,國網許昌供電公司派駐劉洋擔任張村廟村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隊長。他深知,要讓鄉村振興的藍圖變成現實,必須建強基層戰斗堡壘。
到任后,劉洋嚴格落實“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制度,每月組織黨員集中學習,通過主題教育活動、“第一書記上黨課”等方式,把黨的創新理論融入到村集體經濟發展中,讓黨的聲音傳入千家萬戶。村兩委班子每周召開專題會議,集體商議重大事項,安排各項工作,確保上級部署落地見效。
在劉洋的帶領下,張村廟村的基層黨組織煥發出強大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紅色引擎”。如今,全村的黨員們不僅在產業發展中沖鋒在前,還在人居環境整治、文明創建等工作中發揮模范帶頭作用,真正讓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
電力賦能,點亮鄉村振興的“光明之路”。作為國網許昌供電公司的派駐干部,劉洋充分發揮電力行業優勢,實施“村網共建”,拉近與村民距離,提升電力“獲得感”。他在村里設立“電力便民服務點”,組織屬地供電所聯合村委對鄉親們進行走訪,實時掌握用電需求,全面摸排留守老人、兒童、殘疾人等特殊群體的用電需要,展開針對性的上門服務,并開通業務辦理“綠色通道”,提供24小時供電服務,切實為村民解決了用電難題。
2023年,劉洋結合配網工程第二批項目,投資171.2萬元,架設10千伏高壓線路0.81公里,400伏線路3.98公里,新增臺區6個總容量1100kva,有效解決了該村戶均容量低、低電壓問題,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強的電力保障。
產業振興,讓“薄弱村”變身“富裕村”。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硬核支撐。劉洋帶領黨員干部經過多次考察和談判,由國網許昌供電公司捐贈資金建設的魔芋絲加工廠在張村廟村落地生根,并于2024年6月14日正式投產。該廠包含生產車間、加工車間、更衣室、消毒間、產品化驗室,主要生產魔芋絲和加工魔芋絲結,6-9月份銷售額達27.5萬元,為村民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工人工資支出達10.5萬元。
為進一步提升產業效益,村兩委與河南鑫莼食業有限公司簽訂二十年租賃合同,由該公司對企業進行管理經營,每年為村民增加收入超100萬元。此外,張村廟村還利用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幫助群眾銷售菊花茶、粉條等農產品7萬余元,增加村集體收入6000元,實現了村集體經濟的多元發展。
如今,張村廟村魔芋加工廠不僅成為村民家門口的“就業車間”,還帶動了周邊村莊的產業發展,成為鄉村振興的“新引擎”。村民們的腰包鼓了,笑容也多了,張村廟村從“薄弱村”成功變身“富裕村”。
民生改善,讓村民的幸福指數“蹭蹭漲”。駐村工作隊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力改善民生福祉。在人居環境整治方面,新建硬化村內主次干道,推進廁所革命,對村莊周邊、公路沿線、溝塘河渠等進行集中清理。利用上級財政獎補資金和村委“一事一議”,修建村內道路110余米,安裝路燈50余盞,改造村內游園3處并進行綠化,村莊面貌煥然一新。
在文化生活方面,成立群眾文化活動中心,組織腰鼓隊、廣場舞隊等團體,常態化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定期進行比賽。通過開展“好媳婦”“好婆婆”“好妯娌”“十星級文明戶”“五美示范庭院”等評比活動,樹立文明新風尚,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平安法治建設方面,積極利用廣播、微信群宣傳防詐知識,引導群眾注冊使用國家反詐中心APP等軟件,加強應急能力建設、社會治安防控、重點人員服務管理等措施,營造了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2023年,張村廟村成功創建“文明幸福、生態宜居、平安法治”三星支部,2024年,支部認真開展“產業興旺”創建工作,不斷推動鄉村振興向縱深發展。
如今,張村廟村正以更加堅定的步伐,向著“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標邁進。在黨建引領下,張村廟村將繼續書寫鄉村振興的壯麗篇章,成為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樣板,讓廣大群眾的生活更加幸福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