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落實黨的十九大報告“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災減災 “兩個堅持、三個轉變”的要求,切實做好2022年度全鎮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最大限度地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根據《禹州市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禹政辦〔2019〕20號)《禹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禹州市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修訂稿)的通知》(禹政〔2017〕62號)有關要求,結合我鎮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地質災害隱患的分布和類型
小呂鎮共有地災隱患點1個,位于劉坡村。地災類型是地面塌陷,其中危害程度中型,原因是新龍公司煤炭開采導致。
二、重點防范期
根據我市地質災害分布區域及氣象特征,地質災害呈現汛期多發的特點,山體滑坡、地面塌陷、泥石流、崩塌等突發性地質災害大都是由于連降暴雨而引發,因此6—9月份是我鎮地質災害的重點防范期。
三、重點防治區、重點防治隱患點及防治責任單位
劉坡村防治區,地貌類型為平原,地質災害類型為地面塌陷,防治隱患點為劉坡村。
責任單位:劉坡村村委會
四、防治措施
(一)提高思想認識,加強組織領導。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是防災減災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與社會和諧穩定,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全鎮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和艱巨性,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切實加強組織領導,采取積極有效措施,認真進行部署和落實,確保領導到位、人員到位、措施到位、資金到位。各相關村委會和鎮直各部門明確工作責任,認真履行職責,全力以赴做好地災防治工作,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二)明確部門職責,堅持分工協作。全鎮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實行政府統一領導、部門各負其責和主要領導負總責的管理體制。鎮民政所、鎮派出所、鎮財政所、鎮水利所、鎮房管所、鎮交通所、鎮衛生院、鎮電管站、綜治辦等單位作為我鎮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成員單位,要根據《禹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禹州市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修訂稿)的通知》(禹政辦〔2017年〕62號)明確的職責分工,做好職責范圍內的地質災害巡查、排查和防范治理工作;督促村級監測人員或受威脅單位及群眾對隱患點進行日常監測,組織開展本轄區內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復查以及宣傳培訓、防災演練等工作;各村(居)委會具體組織本村區域內隱患點的巡查,并負責地質災害隱患點的日常監測、記錄和上報工作,發現險情及時報告,組織做好應急防范和撤離避讓、自救互救工作;配合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督促各類礦山企業采礦權所有人嚴格執行經批準的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依照國家有關規定繳存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基金,開展本礦區范圍內地質環境和地質災害監測工作,對因開采礦產資源造成礦山地質環境破壞和地質災害的要按照“誰引發,誰治理”的原則進行治理。
(三)健全防范體系,實行群測群防。要進一步健全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完善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網絡,安排一名檢測人員負責日常監測、預警任務。特別是主汛期監測員要對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連續監測,定期向鎮政府和主管領導、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報告監測情況。要對已知的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拉網式排查,查找地質災害隱患點防范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監測預警、搬遷避讓或工程治理等消除安全隱患的措施和建議。要重點監測因采煤引發的地面塌陷,檢查非煤礦山開采的山體、新增項目建設區、鐵路公路沿線以及中小學校校區校舍附近等是否存在地質災害隱患,將排查中新發現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全部納入地質災害監測體系,及時確定防治監測責任人,落實各項防災措施。
(四)強化應急值守,落實險情速報。汛期是地質災害多發、易發期,各行政村和鎮直有關部門要增強險災意識、責任意識,堅持全天24小時值班、值班信息速報和日報告、零報告制度。劉坡村要組織群眾收聽收看預警預報,指定專人負責,與監測員簽訂防災責任書,保證汛期監測工作的順利開展。特別是連降暴雨時,各災害點監測人員要堅持每天連續巡查,及時掌握隱患點的變化情況,發現險情及時上報,并及時采取措施,組織相關群眾撤離險區。鎮地質災害防治辦公室,各有關監測責任人要保證通訊工具24小時暢通。
(五)搞好預警預報,完善應急措施。要根據氣象、水利、自然資源和規劃三位一體監測預警信息共享和發布平臺,建立健全預警聯動機制。在加強監測預警的基礎上,更加突出建設規劃和建設項目的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嚴禁在地質災害危險區內進行村鎮規劃和項目建設,通過開展搬遷避讓和臨災避險,有效規避災害風險。要按時接聽自然資源和規劃、氣象、文廣、通訊等部門發布的汛期地質氣象災害預報通知,對地質災害氣象險情信息及時向鎮通報,以便及時采取搶險避災措施。要根據《禹州市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加強應急演練,理清應急工作程序,完善應急響應工作方案。
(六)落實防治措施,嚴格責任追究。各行政村、各有關部門要在鎮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按照“預防為主、避讓與治理相結合和全面規劃、突出重點”的原則,對自然因素造成的險情重、危害公共安全或可能造成人員傷亡和重大經濟損失的地質災害隱患點,積極爭取項目和資金實施治理或者搬遷避讓;對人為活動引發的地質災害,按照“誰引發,誰治理”的原則,由責任單位承擔治理責任。要配合市自然資源和規劃、煤炭、應急等部門,嚴厲打擊在道路、村莊等公共設施和建(構)筑物下進行的非法采礦活動。采礦企業對其開采活動所造成的地質災害不愿承擔治理責任的,要配合市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要依照《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的有關規定,責令其停止違法采礦活動,并強制其實施治理;情節嚴重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七)加強宣傳培訓,提高防災能力。各行政村、各有關部門要利用通過廣播、宣傳欄、橫幅標語、發放明白卡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地質災害防災減災知識,使基層地質災害防治責任人、群測群防員和受地質災害威脅的群眾做到“四應知”(應知轄區地質災害隱患點情況和威脅范圍,應知群眾避險場所和轉移路線,應知險情災情報告程序和辦法,應知災害點的監測時間和次數)和“四應會”(應會識別地質災害發生前兆,應會使用簡易監測方法,應會對監測數據記錄進行分析和初步判斷,應會指導防治和應急處置),努力提高廣大干部群眾的防災知識水平和應急避險、自救互救能力。
小呂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