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水生態環境持續向好,河流面貌明顯改善,水資源承載能力和保障能力顯著提升,水資源配置格局實現優化,續寫了一幅幅“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人和”的人水和諧共生美麗畫卷。
正值中午,花石鎮郭寨村76歲村民趙應乾準備洗菜做飯,看著清澈透亮的水從水龍頭流出,他不禁感嘆民生工程給自己生活帶來的巨大改善。
現如今,在花石鎮各村,自來水管直通家家戶戶。隨著全市城鄉供水一體化實現全覆蓋,十年前,管網只局限于城區和部分鄉鎮,現在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解決了75.2萬人飲水問題,截至目前我市107萬農村人口全部用上了自來水。
市水利局農村飲水安全辦公室負責人趙素月對記者說:“十年來我市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累計投資7.98億元,利用地表水位水源,建成了白沙水廠、神垕水廠、文殊水廠三個千噸萬人水廠工程,解決了我市西北部山崗區31.8萬人吃水難的問題,利用地下水通過打深井取水建設集中供水工程377處,解決了75.2萬人飲水問題,目前我市107萬農村人口全部用上了自來水,實現了村村通自來水的目標,為我市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接下來我市將利用南水北調為水源,通過建設禹州市第三水廠、張得水廠、白沙水廠提質增效工程等,使我市90%以上的人口能吃上甘甜的丹江水。”
十年間,我市打造環城水系人文景觀帶。結合中環環城水系治理工程,打造環城水系兩岸道路及景觀綠化,兼顧水岸、水城功能,營造城區水生態,促進水系及濱水空間成為生態價值、社會價值、經濟價值的融合載體,凸顯上風上水、宜游宜居的特色。
這十年,我市水災害防御基礎更加牢固,特別是在2021年汛期,成功抵御了“7.19”等多輪次的特大暴雨,水災害防御的軟硬實力得到明顯提升,基礎打得更牢。
市水利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關永順說:“高標準完成對病險水庫的除險加固工程,推動實施防洪影響處理工程和山洪災害非工程措施,水災害防控能力和防治水平進一步提高;治理河流13條總長220公里、水土流失面積110平方公里。”
黨的十八大以來,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和關于治水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治水興水決策部署,圍繞全市中心工作,持續深化“四水同治”,統籌推進“五水綜改”,開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的工作,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水利支撐。
關永順對記者說:“‘不負新時代,當好答卷人’,站在新時代水利發展新起點,我們將切實擔負起治水興水的歷史重任,謹遵‘十六字’治水思路,搶抓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戰略機遇,實施好南水北調中線禹州沙陀調蓄工程、張得水廠、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等一批重點工程,逐步構建‘系統完善、豐枯調劑、循環暢通、多源互補、安全高效、水清岸綠’的現代水利基礎設施網絡,為服務我市建設‘工業強市、文明新城’戰略部署,打造‘中等城市’提供堅實的水安全保障,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