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河街道位于禹州市東部,素有禹州“東大門”之稱,禹州市高鐵站就坐落于此。為給“高鐵新城”助力添彩,在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褚河街道堅持遵循“一村一景,因地制宜”的原則,整體拉高標準,精細化推進、常態化保持,力促人居環境整治取得明顯的整治效果。
一、在“整”上全面動員。褚河街道37個村居實行4級網格化管理,工作區長分包片區,村兩委干部+包村干部負村內總責,小組組長+保潔員+公益性崗位包干衛生區域,普通農戶做好各自房前屋后衛生。發動黨員每天沿路對環境衛生進行排查,建立村內“清、治、拆”臺賬,村兩委干部根據臺賬,制定日工作計劃,將每天出動人力、機械、清理內容、呈現效果上傳至微信群內。“村看村、戶看戶”,通過“互相攀比”,各村形成你追我趕的良好氛圍。
二、在“治”上體現力度。褚河街道37個村居,出動人工3700余人、機械100余臺。以“三無一規劃一眼凈”的標尺,把眼看到、心想到、能做到的犄角旮旯全部清理一遍,環衛清潔車不間斷,垃圾日清,做到清潔環境無死角。通過“治”清除廢棄旱廁128處、清理坑塘9處、整治違建19處,整理殘垣斷壁空心院102處,規范市場1處。街道人居環境整治專項督導組,每天在村“隨手拍”,將整治不到位問題地點發至督導群,督促整改,通過自查與他查同時發力,確保各村人居環境衛生不留死角、不留空白。
三、在“推”上分類施策。對于整體環境基礎較好的村(社區),標準進一步提高,治理更加精細。如將102處個人荒蕪宅基地清理完畢后,與房屋所有人進行協商,將宅基地打造成菜園、果園等,公共荒蕪地整改后進行規劃,建立游園、廣場等。進一步發掘出村內特色景觀、文化。對于基礎較差的村,對村兩委干部進行約談,壓實責任,有困難提出來共同解決,提供人力、物力、財力保障,倒逼整改促落實。這樣錯位施策,分類整改,達到37個村居共同治理,全面推進。
四、在“效”上力求突破。通過環境綜合整治,一些村里面幾年甚至十幾年解決不了的問題得以徹底解決。村里道路整潔了,街道變寬了,廁所干凈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得到提升。今年春季,街道辦出資統一購買樹苗,組織各村廣大干部群眾進行栽植,截至目前,累計投入資金150萬元,種植石榴樹15000棵,柿子樹12000棵,冬棗樹12000棵,無花果樹3000棵,桂花樹,3000棵,銀杏樹5000棵,楸樹3000棵白蠟樹1000棵,家園更美,群眾的滿意度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