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施鄉村振興中,古城鎮深入挖掘鎮域厚重文化底蘊,通過讓廉潔文化入園,廉政警句上墻,清廉家風入戶,在文化浸潤和潛移默化中,不斷賦能鄉村振興活力。
該鎮把“清廉+”作為做實廉潔文化的重要路徑,圍繞鄉村振興的目標任務,立足各村實際,堅持“造血”與“輸血”并重,“內力”與“外力”共用,把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了鄉村振興的發展優勢。
該鎮利用民生監督大數據平臺、印發村務事項辦理流程等,采取“線上+線下”監督方式,全方位、全透明地把村級權力擺在群眾眼皮底下,打消群眾顧慮,大力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例如,魏莊村先行開展黨支部領辦股份經濟合作社,和農業有限公司合作,采取“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發展“三櫻八號”朝天椒種植基地300余畝,帶動100余戶群眾實現增收;崔莊村1100畝耕地全部實現了流轉,由黨支部統一托管和集中經營,不僅實現80歲以上老人有護理補貼、困難兒童有生活補貼、家庭發生重大變故有應急救助,而且每戶村民每年還參與兩次分紅,以“股東”的身份領到的每畝土地收益金、分紅款合計已突破1100余元。
該鎮還堅持把廉潔文化融入農村人居環境改善、“五美示范庭院”建設,先進模范人物選樹及平安“三零”創建等方面,在鎮機關、各行政村、中小學校梯次開展廉潔文化教育。并綜合運用每月村務監督例會、傳承清廉家風家訓等形式,使沉睡的廉潔文化“活了起來、動了起來”。目前,全鎮25個行政村廉潔文化基本實現了全覆蓋,先后打造了以李黃村為特色的公而忘私文化,以崔莊村為亮點的立學修身文化,以及以魏莊村為代表的勇于為善文化,以大北村為代表的孝老敬親文化,推動了廉潔文化走進黨員干部、融入群眾生活,先后選樹了以劉樓村黨支部書記徐振領為代表的好支書,開展了以小集、魏莊、獅子口等村的“水美鄉村”項目。廉潔文化凝聚了無形的強大精神力量,推動了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和親清友好的發展環境日益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