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規范落實支農惠農政策。嚴格落實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小麥最低收購價、農機補貼等惠農政策,統籌做好農資保供穩價,實現小麥、玉米完全成本保險全覆蓋,保護種糧農民積極性。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開展噸糧田創建。鼓勵發展糧食訂單生產,實現優質優價,優質小麥種植面積達到20萬畝以上。深入推進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程,扎實推進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加大田間巡邏檢查力度和頻次,嚴防“割青毀糧”現象發生。
二是持續建設高標準農田。高質量編制高標準農田建設十年規劃,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升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水平,爭取建成更多的高產田、噸糧田。推進高標準農田建成區改造提升,按照建設標準化、裝備現代化、應用智能化、經營規?;⒐芾硪幏痘?、環境生態化要求,集中連片建設高標準農田示范區。抓好農田水利設施問題排查整改,進一步健全高標準農田長效管護機制,確保長期發揮效益。
三是切實抓好農業防災減災。提升氣象災害預測預報頻度,提升農業防災減災能力和應急聯動工作效率,重點防范干旱、雨澇、干熱風、倒春寒等多發性災害。健全農作物病蟲害防控體系,依托全國農作物病蟲疫情監測分中心(河南?。┨镩g監測點,加強小麥條銹病、赤霉病和草地貪夜蛾等重大病蟲害監測預報和統防統治,擴大小麥“一噴三防”覆蓋率。
四是創新提升農科服務水平。充分發揮縣級公益性農技推廣機構作用,充實完善鄉村兩級農技隊伍,組織科技人員下沉基層,打通科技進村入戶“最后一公里”。鼓勵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農業經營主體開展社會化服務,為農戶提供耕、種、收、管、儲、運等綜合性社會化服務,促進農業生產節本增效,提升效益。
五是強化防治農業面源污染。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推進有機肥替代化肥,化學農藥、化肥施用量保持負增長。落實耕地土壤污染分類管理,完善耕地土壤污染預警制度,構建耕地土壤污染預警體系,防止耕地污染。做好廢棄農膜回收處置,在覆膜重點區域推進加厚地膜使用和可降解地膜應用,廢舊農膜回收率穩定在90%以上。嚴格農作物秸稈禁燒管控,積極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全市秸稈綜合利用率穩定在95%以上。